省内四个奶业大市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09-10-29

    来源:河北省奶业协会

    字号:[

    ---- 河北省奶业协会2009年度行业调研报告(之一)

     

    根据省奶协的年度工作计划,近日先后到石家庄、唐山、张家口、保定等四市七县(区)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在各市、县(区)畜牧局、奶协的精心安排下,通过“一听介绍、二看现场、三访问”的调查方法,四个奶业大市的实际情况在脑海中留下了浓重印象:一年来,在三聚氰胺事件的重创与行业危机的洗礼中,河北奶业胜利地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奶业形势与前景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河北奶业切实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特别是乳品质量真正进入了最安全、最放心的时期。到目前,四个奶业大市奶牛存栏达120.88万头,占全省总数的75.94%;1-9月产奶量达198.54万吨,占全省总量的76.97%;正常开工乳品企业29家。

    一、    一年来的新变化

    保持奶业的健康发展,不单是个经济问题,而是关系大众饮食安全与健康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为此,对奶业的健康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尤其高度重视。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较快地化危为机,坏事转化为好事,进而全行业发生了重大变化。

    1、奶业整顿的法治环境更加完备、更加优良

    在调查中使我们首先感触到的是,奶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环境从来没有像今天如此完备;奶源秩序从来没有像今天如此井然。

    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为奶业整顿与健康发展提供了以法治理的首要条件。河北作为三聚氰胺事件的重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在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国家相关职能部门重要部署的同时,又结合本省、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实施意见,使错综复杂的无序状态有了总纲、总抓手。在调查中,各市、县(区)的畜牧局长都深刻体会到,奶业整顿问题如此复杂,难度如此之大,如果不是以法治理成效是难以想象的。正是有了一整套法律、政策体系,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了,特别是长期难以解决的奶牛散养、流动奶站等一些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从业三十多年的石家庄市奶业协会秘书长刘英虎发自肺腑地说:取消奶牛散养的号召已经喊了二十多年,原来设想到2020年争取实现规模化养殖,如今在半年时间里就梦想成真了。以石家庄市为例,截止今年5月底,对全市原有的841家奶站,共取缔不合格奶站595家,整合小奶站46家,新建标准化奶站187家。全市现正常运行的奶站386家,全部实现与奶牛场(区)一体化建设与管理;全部发放生鲜乳收购证、车辆准运证;全部安装了监控设备;所有奶站基本实现乳品企业派驻质量监管员,全市基本实现奶牛规模化养殖,奶站专项整治和奶牛规模化养殖场(区)建设成效显著。

    与此同时,随着流动奶站的取缔以及乳品加工企业奶源的划分等措施的推进,鲜奶收购秩序明显好转。

    2、保持奶业健康发展的监管体系进一步加强

    为落实好国家《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奶业整顿与振兴规划纲要》,各市本着建立完善监管、检测、服务三大体系,规范奶牛养殖和奶站建设,强力推进奶业生产方式和利益联结机制两大根本性变革的思路,切实加强对生鲜乳生产和收购环节的全方位监管,努力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各有关部门认真按照“谁发证、谁负责、谁监管”的原则,切实加强督导检查,将质量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以石家庄市为例,奶牛养殖大县(市)大力推广全程网络化监控,在奶站、奶厅、储奶间等重要部位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实行县级联网,在全市构建起上下贯通的监管体系最近,围绕全面建立乳品质量监管长效机制,努力打造食品安全最放心城市,进一步加强了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队伍体系建设。市局内部新成立了畜产品质量监管处,13个县(市、区)畜牧部门也成立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市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又增加了编制,市财政拨专款购置了检测设备。八个养殖大县(市、区)新设立县级畜产品质量监测站,增加了相应的编制。同时还出台了加强饲料、生鲜乳生产收购、乳制品企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个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领导责任、相关部门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建立了乳品安全监管链条和质量追溯体系、责任追究体系以及社会监督体系,形成了环环相扣的监管体系。

    3、思想认识与发展思路发生了深刻变化

    首先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奶业的治理整顿及其健康发展,都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以石家庄市为例,对奶业整治与发展提出了“三化”目标:养牛入区规模化、挤奶进厅管道化、站企挂钩制度化为强力推行规模化饲养,市财政今年拿出专项资金5300万元,给予扶持补贴,吸引社会投资3.5亿元,一举解决了几十年来尚未解决的奶牛散养的传统模式。

    其次是机关作风的转变。例如,石家庄市畜牧水产局副局长刘海生走遍了全市整治后的奶牛场(区)、奶站、奶厅,介绍情况如数家珍,特别是还到奶业重点县市亲自做动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实际的领导作风,使奶业整治形成一种高压态势与此同时,行唐县畜牧局满腔热忱地为奶农建奶牛场(区)实地勘测,加班加点不过三天拿出图纸。

    再次是奶农发展思路的转变。堵疏并施的领导方法,使广大奶农做出了同一选择:走规模化养殖道路正值去年寒冬腊月,正式掀起了小区、奶站、奶厅彻底改造的新高潮。

    今年4月底,农业部在石家庄召开了生鲜乳收购站建设与管理现场会。今年6月底,全市规模化养殖率达到100%

    调查中,唐山市畜牧水产局畜牧科长杨建兴介绍说:唐山作为全国第二奶业大市,市财政共拿出资金3750万元,县(市、区)财政按照11比例予以配套,补贴资金总计达7500万元,用于补贴规模化饲养。到今年7月底,规模化饲养比率达到79.07%

    奶农在注重规模化养殖的同时,逐步走上了标准化管理的发展轨道。在一些奶牛场(区),我们不仅看到了优美的生态养殖环境,还亲身感受到了无异味、无蚊蝇的挤奶大厅。这在以往场区中是不多见的。

    更为深刻的变化是科学管理、科学发展。在与唐山市丰南区畜牧局副局长孟令会的一起调研中,孟局长与奶农谈论最多的是奶业的科学发展问题。这次一见面就说,这次事件要正确对待,要把坏事转化成好事。对奶业的各类补贴不少了,关键是思想认识统一到走规模化发展的路子上来。在与奶农的交流中深有体会地谈起,除了饲喂方面的科学管理外,还要注重牛群结构的调整与分群喂养,这是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与后续发展的问题成母牛、育成牛、牛犊的结构比例应接近于62.51.5,结构调整好了,效益自然就好,反之亦然。这次行业危机为调整牛群结构提供了契机,不要舍不得淘汰。事实上,目前奶牛淘汰成本是最低的时期,奶牛、肉牛相差无几。孟局长的一席话使牧场、小区业主都动了心。

    4、牛群素质、单产水平明显提高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随着奶牛养殖效益的下滑,直接推动了牛群的淘汰率的提高,一般达到15%-20%。奶牛超期服役、不良品种率过高等长期存在的问题很快得到解决。以张家口市为例,市畜牧水产局梁增利、李生两位副局长、市奶协石广山秘书长详细介绍了牛群素质的情况。过去,张家口市受经济、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散养奶牛多,品种复杂,经过淘汰更新,全市奶牛存栏达33.52万头,其中荷斯坦牛达25万余头,占总存栏的75%;单产水平达4.8-5.0吨,1-7月总产奶量达53.2万吨,保持平稳生产水平与此同时,牛群结构得到了相应调整,育成牛、犊牛比重在增大,预示着后续增长能力。在张家口锦智奶牛良种繁育有限公司,存栏700余头,其中自有的280头奶牛全部都是澳大利亚进口的优良品种,单产水平高,蛋白、脂肪、干物质成分高。对奶牛实行统一饲料、分群管理。

    5、乳品质量安全进入历史上最好时期

    从奶牛场(区)的鲜奶质量管理看,基本上实现了技术装备、管理制度等硬、软件条件的全面提升。以石家庄市为例,从去年10月以来,财政拿出1043万元专款用于补贴挤奶设备改造。从挤奶、贮奶、运输到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实现了全封闭管道化运行。与此同时,制定了一整套质量管理制度经营者作为奶源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按照卫生消毒制度、质量检测抽查制度、日常监测制度、质量监督员工作制度、购销台账制度、营运交验管理制度、分户留样制度、冷藏运输制度、监管责任人制度、“五禁止”制度和挤奶操作规程等“十项制度一项规程”的要求,层层签订质量安全责任书和承诺书。例如:调查中每一个奶牛场区,第一关口就是疫病防治标准的设置与严格的制度。企业驻站质量监管员严格按照“控制奶厅奶罐、核定查验奶户奶量、分户留样、留存化验单、运奶罐铅封、监管员轮岗”等六项要求,对挤奶、留样、化验、铅封、运输等实行全程监管,尤其是控制住了奶厅、奶罐“两把锁”,做到监管到位。

    在调查交谈中,各市、县(区)畜牧局、奶协以及奶牛场(区)负责人感触颇深的共同语言是:鲜奶质量进入到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乳品安全有了保障。

    二 、 奶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年来,在取得可喜变化的同时,行业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奶农的组织化程度低,在奶价形成机制等方面仍无话语权

    在奶牛养殖业,诚然推行了规模化,但在产业链条中特别是相对于大型加工企业、行业巨头来说,奶农仍处于弱势地位,而且处于无组织状态。因此,在鲜奶作价、检测结果、奶款结算、合同附加条款、奶站监管等方面仍无话语权,甚至处于被忽视、被歧视状态。相当多的奶农在与大型加工企业的各类经济交往中感伤颇深。例如,有的大企业竟然在农业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示范合同文本之外增加对于奶农十分苛刻的附加条款。更有甚者,有的加工企业单方面决定实行卖奶带增值税发票的办法,令奶农无力承受,实际上也违背国家关于免除农产品税收的政策。

     

    2.对乳品加工企业特别是在招商引资中省外来冀企业的行业管理薄弱左旋肉碱精油按摩霜推荐眼线哪种眼霜效果好减肥化妆品哪种好用

    在调查中发现,各地反映最集中的问题之一是省外来冀企业当初享受了地方政府关于近乎零地价、提供厂房、提供启动资金、提供贷款抵押等各种优惠待遇。可是遇到行业危机时,不接受当地政府关于尽力多收奶分担社会责任的号召;借奶站整顿之机乱提标准、乱收费、克扣奶农;竟然不允许张贴政府主管部门下发的鲜乳生产、安全知识系列挂图,否则不收奶;必须安装该企业的宣传栏,每个收费1000元。目前,随着市场形势的好转,奶源紧缺,于是个别不规企业又在不择手段地争抢奶源,甚至造成局部鲜奶收购秩序出现混乱。对于此类问题,地方政府及其主管部门无力协调解决。

    3.乳品企业经营管理奶站的制度建设有待积极探索

    乳品企业经营管理奶站是保证鲜奶质量、维护奶源秩序的制度保障,为此各地都在积极推行。但由于乳品企业一要出资,二要出人,三要承担质量风险等因素,因而积极性不高,使得直接经营管理奶站的工作进展缓慢,一般都停留在委派驻站员实行监管的状态。

    三、对下一步乳业发展的战略思考与建议

    一年来,三聚氰胺事件引发的信任危机波及到全行业以及整个产业链条。不仅信任危机本身有着复杂的经济、社会根源,而且在时序上又先后遇到了世界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危机,在各种危机的叠加效应中求生存、谋发展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如果不是靠党和政府的政治优势,不可能在短短一年内度过难关。在政治工作领先的同时,相对于制度建设有些滞后。而后者是更带有基础性、根本性的艰苦工作。

    1.乳业信任危机渐渐逝去,行业复苏已经来临

    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统计资料分析,今年1-7月,全国乳制品工业产值恢复到去年10月份前的90%

    另据三大乳业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伊利2009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达122.17亿元,同比增长6.69%,实现净利润2.54亿元,同比增长117.57%;蒙牛上半年净利润6.62亿元,同比增长13.55%;光明上半年净利润4533.54万元;三大乳企都实现了盈利,销售额恢复的情况整体向好。

    从奶源供需状况看,上半年“卖奶难”的局面到九月份很快发生变局,一些大企业有的施以价格撬动,有的施以冠名奶源基地争签合同,有的则以现金结算的方式拦截向其它企业送奶的运输车辆争抢奶源。再看今年双节乳品市场火爆的销售场面足以确认,目前乳品质量是历史上最安全时期已成为广大消费者的共识。

    在形势多变、趋势向好的行业动态中,业内的兼并、重组在加快;巨额资本在操控着大牌股权变化;世界乳品巨头、基金风投在虎视眈眈寻找机会,届时巨无霸企业、超大型项目的产生,不仅给大中小乳品企业特别是奶农带来冲击,对加强行业管理也将会提出新的课题,垄断与反垄断、控制与反控制的博弈,将是不可避免的。

    2、以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为核心,进一步加强奶源基地建设

    在业内,奶农之所以时常处于无话语权的被忽视、被歧视状态,其症结之一在于组织化程度低。即目前数量众多,相对分散的奶农在与为数很少、相对集中的乳业巨头发生商业活动时,几乎没有商业谈判的机会和资本。可以设想,当一个加工企业面对的是有能力控制数百吨、上千吨鲜奶的牧场或组织时,奶农说话就会发生分量与质量的变化。

    事实上,从事奶牛养殖业多年的企业家共同的选择是:下一步将规模化牧场作为发展的重点。例如:君乐宝乳业重点奶源基地之一——石家庄恒达牧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胡菊林介绍说:公司占地425亩,另有2000亩饲料基地,奶牛存栏3500头,日产鲜奶25吨。现拥有四座自动化挤奶大厅,全部实行自动化挤奶。另有一座现代化TMR配料车间,有一半以上实行全混合日粮模式。园区内设有大型沼气池和太阳能,绿化率达50%。养殖园区原有三个小区,后又组建一个股份制牧场,存栏奶牛达800头,取得显著成效。一是从产权制度上对鲜奶质量安全有保障,二是用工等成本降低,三是鲜奶优质优价效益高,四是管理体制顺。为了扩大股份制体制成果,下一步将对小区全面推行股份制改造,并实行牧场饲养管理模式。

    又如,保定上源牧业有限公司经理刘旭介绍说,公司占地300亩,分牧场、小区两部分。个人牧场存栏奶牛600余头,单产达7.5/年头,奶价为3.1/公斤;小区单产仅为5.5/年头,奶价仅为2.4/公斤。下一步发展重点是牧场。

    再如,平山县昌盛奶牛有限公司经理武明昌介绍说,奶牛存栏400多头,其中300多头是澳大利亚进口良种奶牛,属个人牧场,另有百余头为托管制。今后打算,第一,牧场扩牛群,优质奶牛目标达800;第二,购置进口青贮机;第三,建沼气发电自给有余,改善生态环境。

    围绕提高奶农的组织化程度,在张家口、保定等市还加大了奶业合作社、奶联社、奶农协会等组建力度,从实际效果看,今后还大有文章可做。

    3、进一步营造优良的外部环境,保持乳业健康持续发展

    营造优良的外部环境是一年来应对危机的一条宝贵经验,在今后的乳业发展中尤其应该注重各方面政策的配套。

    首先,从政府到行业,从业内到媒体都在呼吁加快建立原料奶质量“第三方检测制度”,但实际情况却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保定市畜牧局畜牧处原处长韩宪法深有体会地说,尽早出台第三方检测制度是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在调查中发现有的乳品企业对鲜奶的检测结果,一是严重压级压指标,即降低蛋白、脂肪、干物质指标;二是延期30天以后,奶农才能收到乳品企业的检测结果,届时留样早已倒掉,查无对证。有的小区将自己委托社会检测机构的结果予以对比,每吨相差200元,仅此一项每月损失90万元。可见出台第三方检测的政策势在必行。

    其次,树立原料奶价格协调委员会的权威。根据国家及省有关部门关于做好原料奶价格协调工作的文件精神,各市都陆续成立了生鲜乳价格协调委员会,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政府相关部门、奶业协会、奶业经济合作组织、乳品加工企业和奶牛养殖企业、养殖户等为成员单位,可谓具有代表性;原料奶成本价格的测算办法更是科学而严谨,只是到最后公布的是:价格协调委员会确定的原料奶交易参考价格。这给掌握定价主动权的乳品加工企业的信号只是“参考”而已;同时,由协调委员会以文件形式直接通知相关单位,在效果上不具权威性。从政府对乳品行业实行必要的干预讲,“参考价格”拟应改为“指导价格”或“基准价格”,根据淡旺季供求关系,允许基准价格在一定区间内上下浮动;从乳品企业与奶农的合同契约关系讲,对原料奶价格还应公布最低保护价。从石家庄市畜牧水产局的经验看,价格协调机制的形式之一是建立由掌握定价权的乳品企业参加的协调会议制度,执行情况效果相对较好。为了加大社会舆论监督力度,价格协调委员会测算的结果拟可在当地主流媒体上公布。

    4、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提升省内中小乳品企业竞争力,尽快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

    在招商引资中,各地都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外来企业处处享受着“超国民待遇”,可以说用足、用活、用够、用过了优惠政策。换言之,省内中小企业时常处于被忽视甚至被歧视状态。这样,直接导致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实际上的不平等。相对而言,失去了资金扶持,就失去了投资机会。即使选择了好项目,到头来早已成强弩之末,因为从固定成本折旧上早已输给了外来企业。面对失去公平竞争的奶源市场,奶农的利益最终必然受到伤害。鉴于此,对省内中小企业拟应进一步加大贷款、风险补偿、信用担保及评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事实上,地方中小企业在吸纳城乡剩余劳动力、带动奶源基地建设、平衡鲜奶及乳品供求关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保定新希望天香乳业、张家口长城乳业两家乳企为例,在当地液态奶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60%30%,特别是当遭受三聚氰胺事件重创时,都积极响应政府关于为奶农分忧的号召,尽可能多的收奶加工。因为地方中小企业与当地政府以及奶农有着更广、更深的人脉关系与感情,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

    在如何完善扶持地方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方面,唐山市在近年来做了积极探索。例如:丰南区政府为了将贷款扶持政策落到实处,一是政府设立专项基金;二是成立担保公司、专业评估公司;三是由银行代理贴息贷款业务。由于政策配套,近期在丰南区中小企业开工项目达11处。

    在省内,当务之急是培育扶持重点龙头企业。选择品牌信誉高,经营管理运行好,初具生产规模,发展前景好的企业确定为全省培育扶持重点,经过三、五年时间,发展壮大为大集团、大公司、国家级龙头企业。届时,在引领行业发展、带动中小企业、服务三农、为政府分忧、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必将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5、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

    乳品行业产业链长、组织化程度低、风险性高、协调难度大。因此,尤其需要加强以政府干预为主要手段的行业管理。

    首先是包括乳品企业与奶源基地的发展规划要纳入当地经济发展规划。对于超大型项目必须平衡原料奶供应——乳品加工——市场需求等各类关系,否则必然是乳品项目大上——原料奶价格大涨——奶源秩序大乱——行业信誉大跌的恶性循环。历史的经验教训值得牢记。

    其次是认真贯彻执行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尤其是行业准入与奶源供应的政策。调查中发现,同城同品新上项目仍在竞相争先、争大;划定奶源基地的约束力还不够强。这必将带来终端市场、奶源市场的无序竞争。

    根据目前个别企业撬动奶源的实际情况,拟应首先明确省市县畜牧主管部门统一掌握省内奶源供应分配权,在既定的区划布局分配奶源的基础上,坚持相对稳定、合理就近、执行合同、调剂余缺的原则,做到统而不死、活儿不乱。坚决反对哄抬奶价、废弃合同、撬动市场,搅乱秩序的各类不规行为。

    第三是建立健全平衡各方利益关系的协调机制。社会经济生活是复杂多变的,单靠纸上的条文、规则是不够的。为此,除了加强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的协调机制外,还必须辅之于行业组织的自律、监督、协调等手段。调查中感受到,我们的协会组织有的是还未建立,有的人员经费还没有保证。不难设想,随着各市各县协会组织的建立健全,自主地开展有益于加强行业管理的各类活动,对今后的乳业发展将起到辅助于党委、政府,受益于企业、奶农的桥梁纽带作用。

     

    分享至:

    版权所有河北省奶业协会©2003-2019 冀ICP备19003080号

    地址:石家庄新石北路380号卓达院士大厦1312 河北省奶业协会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839635 15932668866(微信同步)